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16th California Mission - San Miguel Archangel

2018.12.31
昨天10點就累到昏睡,今天凌晨三點半就醒來,思考著該如何排今天的行程,昨天因為洛杉磯人太多讓我延遲到普里斯馬教堂(La Purisima Mission)而沒逛完,所以還必須把此排入第三個行程,讓人猶豫的是今天聖米格爾教堂早上10點才開,聖路易斯奧比斯波教堂9點開但距離30分鐘遠,最後決定7:30到聖米格爾教堂拍外觀,再開30分鐘去聖路易斯奧比斯波教堂,參觀完再開回聖米格爾教堂參觀博物館,結束後再開一個半小時到普里斯馬教堂。

在教堂的南邊,則有一座磚造的鐘塔,是1950年代所建,但上面的鐘並不是真的,是由水泥做成的假鐘。







這座教堂的位置是在1795年由費爾曼.拉蘇恩(Fermín Lasuén)神父決定的,並在1797年落成(他在此年建好4座教堂,這座是第3座),指派在聖安東尼奧教堂服務25年的神父布埃那文圖拉.席特加(Buenaventura Sitjar)當此教堂的負責人,席特加神父在第一天就受洗了15位印地安人。

1806年在一場大火中教堂全毀,幸虧其他教堂的幫助讓此教堂很快復原,並決定要用土坯磚蓋一座較堅固的教堂。一直到1815年將近10年的時間,教堂在其附近地區分別建立了很多相關的建築,使得當時教堂管理的範圍南北各19公里、往東106公里和往西56公里(到太平洋岸邊)。1816年神父胡安.馬丁(Juan Martín)和胡安.卡伯特(Juan Cabot)開始監督新教堂的工程,利用之前製造和儲存很久的建築材料,在短短2年內建好,此新教堂從那時就一直保存至今沒有大損壞。

1824年,為了要美化教堂,馬丁神父聯絡曾經是西班牙外交官兼藝術家的艾斯塔班.穆拉斯(Esteban Munrás),而穆拉斯自願來幫忙,並和在此居住的印地安人一起合作完成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al)的建築內部裝飾風格。(對於這段歷史的時間也有人說是1820~1821年,但已不可考)。

1831年墨西哥政府世俗化此教堂並讓印地安人自由,但因為印地安人在此生活富足,沒有人離開(1821年時墨西哥已經從西班牙帝國獨立)。但1834年8月,墨西哥政府進一步把土地轉給印地安人並把神父驅離,在沒有神父的管理下,教堂生活開始惡化,印地安人也慢慢離開回到他們祖先居住的土地,後來墨西哥政府官員就侵吞了教堂土地。

破敗了數年之後,在1842年,聖路易斯奧比斯波教堂的神父米格爾.戈梅茲(Miguel Gomez)同時接管了此教堂。

直到1846年美國占領加州的前三天,當時墨西哥政府指派的州長皮歐.皮可(Pio Pico)將此教堂用$600賣給蒙特利的軍官佩卓尼羅.里歐斯(Petronilo Rios)和威廉.里德(William Reed),他們兩人將四合院中的其中一翼當做住家。1848年12月5日,加州的掏金熱帶來了很多人,有些不肖份子因為聽說里德把賣羊得到的財富藏起來,他們召集了更多人回到教堂把里德全家10個人全部殺害。雖然這些兇手後來都遭到制裁,但人們一直傳說里德家族陰魂不散在教堂中徘徊,1994年甚至有人聲稱看到里德夫婦從教堂的牆壁飄出來。

在這場謀殺案過後,這座教堂被當成商店、旅社和國王公路上最有名的餐廳,直到1859年總統布洽南(Buchanan)才將聖米格爾教堂和其周遭土地歸還給天主教會。但直到1878年,神父飛利浦.法瑞利(Philip Farrelly)被指派到此教堂,整修動作才開始,值得慶幸的是在黑暗時代,這座教堂的外觀並沒有被破壞,因此只需要整修內部,而且當時穆拉斯和印地安人所畫的壁畫也保存良好,使得我們現在還看得到當初的藝術裝飾。

1928年這座教堂歸還給聖方濟會。2003年12月22日,被地震嚴重毀損而關閉整修,直到2009年9月29日才重新開放。2006年6月15日此教堂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看完教堂的歷史,接下來走進教堂內部看艾斯塔班.穆拉斯(Esteban Munrás)所畫的新古典主義壁畫吧!



下圖可看到神龕三個部分的後方都畫有像絲質布料的裝飾,而8根柱子是用木頭做的,但把它們畫得像是條紋大理石的質感、底部有凹槽的底座和埃及式的柱頭。

神龕中堅的雕像是大天使聖麥可(St. Michael),也是這座教堂的同名聖人(St. Michael = San Miguel),他頭戴早期西班牙法官的帽子,手上拿著他的劍和代表正義的天平。

上帝之眼(All-Seeing Eye of God)畫在這座教堂的神龕上代表告訴印地安人上帝在看著他們也看顧著他們。上帝之眼畫在雲中代表天堂並散發神聖的光輝,這個作品在加州西班牙教堂裡是最大也最漂亮的。註:在一美元紙鈔的背後也有上帝之眼。

下圖上方是聖方濟會的徽章,代表耶穌和聖方濟各都有受過五傷。下方是聖安東尼(St. Anthony)像。

下圖是聖母瑪麗亞,站在彩繪義大利史波雷托(Spoleto)的神廟(Temple of Clitumnus)前。

下圖椅子後面有兩個墓碑,分別是神父馬賽里諾.希普瑞斯(Marcelino Cipres)和胡安.馬丁(Juan Martin),他們兩人在西班牙薩拉戈薩(Zaragoza)一同宣示成為聖方濟會修士並搭同一艘船於1793年到達加州,希普瑞斯神父於1810年過世,而馬丁神父在1824年過世,兩人雙雙葬在此處繼續互相陪伴。

在橫梁上有很多圈圈代表生命的交織與循環,圈圈中間是成束的小麥,代表麵包。這個設計和其上方畫有玫瑰花的甕是穆拉斯參考古羅馬帝國古典建築上的裝飾,很像是西班牙格瑞納達(Grenada)的聖麥可教堂(St. Michael's Chapel)裝飾。

下圖上方也是聖方濟會的徽章,沒袖子的手是耶穌的,有袖子的是聖方濟各的,兩者的手上都有聖痕(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傷口)。下方是聖方濟各的雕像,他一腳踩在一個骷髏頭上,表示他歡迎死亡和永生。

下圖是耶穌的父親聖喬瑟夫(St. Joseph),背後是艾斯塔班.穆拉斯參考維特魯威(Vitruvius)書中的建築設計圖案所畫。

下圖可看到神龕兩旁牆上有著像長條絲質布的壁畫。

下圖像貝殼一樣形狀的圖案代表著受洗儀式,是在所有教堂裡唯一畫那麼大的,因為這附近的印地安人(Salinan Tribe)認為鮑魚殼是很珍貴的象徵,所以神父會用鮑魚殼來幫印地安人的小孩受洗。

講經台在牆上比較高的地方讓神父的聲音可以傳播給全教堂裡的人聽到,上面像是皇冠的東西代表上帝,有木造的底座也可以放大神父的聲音,鴿子則代表聖靈。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到圍欄上的聖母瑪麗亞抱耶穌的雕像。


接下來在教堂兩側的牆壁上有7幅畫像(有寫註解的)很有可能是墨西哥宗教圖像畫家何塞.帕耶茲(José de Páez)的作品,被送到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教堂後再被帶到這裡,只有聖安東尼巴都亞(San Antonio de Puada)的畫像有他的簽名"Jsph De Paez fecit en Mex",意思是"喬瑟夫.帕耶茲畫於墨西哥",這幅畫是塞拉神父在1774年代到此教堂,而"大天使聖麥可在天堂中"(Michael In Heaven)"施洗者約翰幫耶穌受洗"分別是1784和1786年帶來的。這幾幅畫作都可說是所有加州西班牙教堂中最有價值的藝術品。
大天使聖米格爾(Archangel San Miguel)

大天使聖加百列(Archangel San Gabriel)

大天使聖拉斐爾(Archangel San Rafael)



大天使聖麥可(也寫作聖米格爾)在天堂中(Michael In Heaven)

聖安東尼.巴都亞(San Antonio de Padua)

悲傷的聖母瑪麗亞(Madre Dolorosa)




施洗者約翰幫耶穌受洗的畫像,受洗完代表聖靈的鴿子就降落在耶穌的身上

下面這幅可以看到教堂兩側牆壁上的彩繪柱子,較靠近外圍的線條比較細,讓平面的柱子有種立體感,也是穆拉斯在介紹羅馬柱式的書籍中找到的樣式。

瓜達露佩聖母像(Our Lady of Guadalup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