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第三天

封面照片:水槽溫泉(Cistern Spring)

2011.06.22
今天參觀的景點如下:
A. 黃石大峽谷(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B. 硫磺火口(Sulphur Caldron), C. 泥火山(Mud Volcano), D. 諾里斯間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 E. 藝術家顏料罐(Artist Paint Pot), F. 噴泉顏料罐(Fountain Paint Pot), G. 火洞湖道路(Firehole Lake Drive), H. 中途間歇泉盆地(Midway Geyser Basin), I. 餅乾盆地間歇泉(Biscuit Basin Geyser), J. 黑沙盆地(Black Sand Basin)

A. 黃石大峽谷(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橘色線是去程,黃色線是回程

為了拍攝晨光斜射在峽谷和瀑布的美景,今天我們天才微微亮就起床去住宿附近的黃石河大峽谷(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River),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們在第一個點藝術家眺望點(Artist Point)就看到了壯麗的下層瀑布(Lower Falls),旁邊峽谷黃色的流紋岩是因為岩石和蒸氣及熱泉水產生化學作用而成,也是很多人認為黃石公園名字的由來。

然而,黃石公園的名字其實是由公園內的黃石河所得名,印地安人明尼它利部落(Minnetaree)稱此河流為Mi tse a-da-zi意思就是黃石河,但為什麼他們會較這條河流黃石河已不可考,前人有推測是黃石河大峽谷或是黃石河下游河岸旁的岩石顏色,後者是較多人相信的。後來在18世紀後期,來到這裡的法國人聽到印地安人說這條河流的名字而用法文翻譯為"Roche Jaune",意思也是黃石河。1805年,路易斯和克拉克探險隊到達這裡時,也是和印地安人接觸後,將名字翻譯成英文的黃石河,最後這個公園也就被稱作黃石國家公園。
太陽光還沒射進峽谷

陽光還沒照進峽谷之前有種水墨畫的蒼勁美感


陽光照進峽谷後,景色變得明亮,更能看出峽谷偏黃的岩石。

接著我們去走湯姆叔叔步道(Uncle Tom's Trail),下了328階的陡梯,當看到下層瀑布近在咫尺的時候,心中真是充滿了感動,陽光照射在瀑布揚起的水氣,整個峽谷好像仙境一般,如此的不真實。


早晨的氤氳霧氣讓峽谷顯得更有靈氣

回程對沒吃早餐的我們真的是個折磨,回到湯姆叔叔步道入口處已經上氣不接下氣,臉色發白,我們這才看到入口有個警告的告示牌寫著:
Caution: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and steep climb down and back to this point. At this altitude 8000 ft. This trip is definitely not recommend for those suffering from heart or breathing problems. Take your time enjoy the scenery, and rest often.
(警告:這條步道下切和上爬非常困難且非常陡,因此位於海拔2438公尺的這條步道肯定不推薦給有心臟或呼吸問題的遊客,悠閒地走、好好享受沿路的風景,並且經常休息。)

我們回程還真的常常喘到必須休息...

回到停車場後,我們看到一隻正在休息的北美野牛,它悠閒享受日光浴的迷濛眼神讓我們覺得很可愛,拍了些它享受的神情。

一副呆萌樣

一副無辜樣

大家...有注意到那管嗎?

走上步道了!北美野牛是比黑熊還更危險的動物,所以一直和它保持距離用長鏡頭拍攝

拍完北美野牛後我們前往停車場另一端的上瀑布眺望點(Upper Falls Viewpoint)步道,走沒多久就能看到上瀑布,不過上瀑布沒有下瀑布壯觀。

被湯姆叔叔弄到氣力放盡的我們,決定放棄剩下在峽谷的步道,除了時間不夠,加上大家沒吃早餐體力不夠,因此只到開車可以抵達的景點看看就回去吃早餐。

接下來我們到北緣(North Rim Drive)的一個景點:眺望點(Lookout Point)。


北緣第2個景點:大景(Grand View)



北緣第3個景點:靈感點(Inspiration Point)








北緣第4個景點:冰河大石(Glacier Boulder)
這塊大石頭在前往靈感點(Inspiration Point)的半路上,是在冰河時期由冰河從黃石國家公園東北方的熊牙高原(Beartooth Plateau)帶到此的。


上面黃石河峽谷的精選照片,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此篇的專題介紹。

B. 硫磺火口(Sulphur Caldron)
吃完早餐到峽谷區南方一點的泥火山去參觀,在途中的景點硫磺火口看到一群北美野牛在那裡取暖,還有三隻小朋友躺在地上,這裡的動物除了自由自在之外,冷的時候還可以泡溫泉取暖,生活只有舒服而已。

硫磺火口(Sulphur Caldron)
這裡是黃石國家公園內最酸的溫泉之一,PH值幾乎是最酸的1~2之間,差不多和汽車電池或胃酸一樣,名稱則是溫泉水裡有很多硫磺而得名。仔細觀察地上的灰泥一段時間,就有機會看到泥土被地熱噴射至空中。


C. 泥火山(Mud Volcano)
接下來是泥火山步道(Mud Volcano Trail),這是一個環形步道,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走(我是逆時針走),長度約1公里,是個不難走的步道。這裡的泥漿形成原因是這裡的微生物可以將地底的硫化氫氣體當作能源,並將這些氣體轉化為硫酸,將附近的岩石融化變成泥漿。這裡相較於公園內其他間歇泉地帶的鹼性泉水和地底岩石作用產生矽,沉積在裂隙內,形成天然的管道,變成間歇泉景觀有很大的不同。

龍嘴溫泉(Dragon's Mouth Spring)
數個世紀以來,人們對這裡充滿了很多想像,印地安人的烏鴉部落(Crow)認為這裡的蒸氣是生氣的北美野牛所噴出來的氣。現在的名稱由來則是由一位不知名、從歐洲來的白人在1912年所取,大概是因為這個洞穴不時的會噴出泉水,很像一隻龍在吐舌頭而得名。在這之前這裡也有人稱歌德石窟(Gothic Grotto)、噴氣洞穴(Blowing Cavern)和發牢騷的人(The Belcher)。

泥火山(Mud Volcano-1)
早期的探險家看到這裡的景觀認為這是最醜也最恐怖的地方(most repulsive and terrifying sight),在此有一個像火山的錐形體,長寬高都大約9公尺,此錐體會噴發泥漿將周遭的樹木覆蓋,現今看到的大坑推測是一次的爆裂噴發中把錐體的一面炸開而崩塌。這裡的泉水因為富含硫化鐵,加上氣體的猛力排放作用,這裡的泉水正在侵蝕旁邊的石壁。

泥火山(Mud Volcano-2)
雖然前人把這裡形容的很可怕,但我看到這裡的乾裂土地覺得非常特別,是我在黃石國家公園內很喜歡的一個景點。

酸湖(Sour Lake)
顧名思義這裡的湖水很酸,看起來雖然像是平靜的游泳池,但如果真的跳下去游泳,這裡如電池液極酸的湖水會嚴重腐蝕肌膚,這裡的酸性物質幾乎都是微生物消化硫磺之後所產生的硫酸,而湖水的顏色也是由這些微生物所產生。

上面只有泥火山和硫磺火口的精選照片,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此篇的專題介紹。

逛完泥火山,我們開車前往諾里斯盆地,途中看到發源自鸊鷈湖(Grebe Lake)流向諾里斯盆地的吉本河(Gibbon River),搭配藍天綠地和遠方白雪皚皚的山脈,是美好的視覺饗宴,再加上涼爽的風吹拂,整個人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是這麼的舒服和放鬆。

吉本河是以南北戰爭後升為美國陸軍上校的約翰.吉本(John Gibbon)命名,他是極富爭議性的人物,因為他在美國政府和內茲珀斯(Nez Perce)印地安人的衝突中,屠殺了70~90名在睡夢中的印地安老弱婦孺,所以有些人認為應該將此河流改名,若以後有時間再特別寫一篇關於此事件的歷史。



下圖是吉本河流經的維吉尼亞瀑布(Virginia Cascade),雖然因為水量過大而過曝,但也當作是個到此一遊的紀錄。這個瀑布高18公尺,名字於1886年命名,是獻給查爾斯.吉布森(Charles Gibson)的太太維吉妮雅.吉布森(Virginia Gibson),吉布森先生是創立黃石運輸公司(Yellowstone Transportation Corporation)和黃石公園協會(Yellowstone Park Association)的創辦人。

因為覺得吉本河實在太美了,我們在某一個河畔停下來摸摸河水,拍照留念。



D. 諾里斯間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
一進到諾里斯間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入口就被廣大的噴泉平原所吸引,這裡的熱泉水是黃石公園內矽含量最高的地方,所以這裡很多溫泉或間歇泉都呈現漂亮的淡藍色。一些呈現紅色的則是富含鐵或砷元素,其他多彩的顏色如橘、綠、黑等,則是嗜熱生物所產生,我覺得是來黃石必來的地方之一。

諾里斯盆地內的地熱景觀是黃石國家公園內溫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很多地熱景觀都超過沸點攝氏93度。此外,此盆地因為坐落在3個斷層帶的交界處,所以也是公園內地熱活動最多變的地方,每年都會有新的溫泉和間歇泉出現,也會有休眠的情況。

下面那張路線圖就是我們參觀諾里斯間歇泉盆地的順序,接下來就節錄一些我覺得很特別的地熱景觀!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諾里斯間歇泉盆地的專題介紹。

瓷器盆地眺望點(Porcelain Basin Overlook)

代表大會池(Congress Pool)
或許你會看到其他人將此池子翻譯為國會池,但其實這裡和美國國會沒有關係,它會被命名為Congress Pool是因為在1891年時,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齊聚於黃石國家公園開第五次國際地質代表大會(Fif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它也是人類第一次發現硫化裂片菌(Sulfolobus)的池子,由科學家湯瑪士.布洛克(Thomas D. Brock)在1970年代早期蒐集池水後發現,硫化裂片菌能將硫作為能量,並將硫化氫轉化為硫酸,因此代表大會池是黃石公園內少數呈現強酸的溫泉之一。最近科學家更發現有些古代細菌會將硫化裂片菌當作宿主,寄生其上並存活到現代。它的活動多變,有時只冒蒸氣、有時完全乾涸、有時會變成蒸騰的混濁溫泉甚至溢流。

忠實間歇泉和小旋轉間歇泉(Constant Geyser & Little Whirligig Geyser) 
前面有點像愛心形狀的是小旋轉間歇泉,後面有點圓的則是忠實間歇泉。在小旋轉間歇泉旁可看到一些黑色漂浮的物體,它們是適合在攝氏20~31度且酸度在PH值2.4~3.1水中的嗜熱膝接藻(Zygogonium)雖然它的表面呈現黑色,但其下方則是亮綠色。忠實間歇泉則是會突然噴發6~9公尺,但只維持10秒,幾分鐘後有可能又會噴發,下一個週期則有可能在20分鐘或數小時後,很不固定。

旋轉間歇泉(Whirligig Geyser-1)
此間歇泉噴發時所發出如脈動的聲音可以讓整個盆地都聽到,這裡呈現鐵鏽色的原因就是因為嗜熱生物將鐵氧化後的結果。


旋轉間歇泉(Whirligig Geyser-2)
由這張圖可看出從旋轉間歇泉流出較熱的溫泉適合能將鐵氧化的橘色嗜熱生物,而在其左邊、由風車間歇泉溢流來的較低溫泉水則適合綠色的藻類生存,共同呈現這裡美麗的多彩溢流泉。

旋轉間歇泉(Whirligig Geyser-3)

風車間歇泉(Pinwheel Geyser)
風車間歇泉已經休眠好幾年了,但它的溢流泉是諾里斯盆地內最能呈現熱及化學梯度的地方,明亮的綠色是由較耐酸的嗜熱生物如溫泉紅藻(Cyanidium),它們適合地存活溫度在攝氏40度~55度之間。而如鐵鏽般紅色的溢流泉如之前所說是能將鐵分解為二氧化鐵的嗜熱生物所產生,因為適合存活於較高溫,約攝氏50~72度,所以兩種嗜熱生物無法共存,兩種顏色的溢流泉會有明顯的分界。

蒸汽船間歇泉(Steamboat Geyser) 
有兩個噴水孔(南和北噴水孔)的蒸汽船間歇泉是目前地球上仍在活動的間歇泉中,可噴發高度最高的間歇泉(北噴水孔噴的較高),高達91公尺(此為國家公園提供給遊客的資料,網路上也看過有人說是115公尺),不過要看到主要噴發只能憑運氣,因為週期不可預測,主要噴發的間隔時間可以從4天到50年,例如1911~1961的50年間都處於休眠狀態,但在1964年,就有29次主要噴發被記錄到,過了54年後的2018年的主要噴發才又破了紀錄達到32次,隔年出乎意料之外又再次破紀錄達48次,每次的主要噴發持續3~40分鐘。

在我2011年參觀時,看到這個板子上寫了上次的主要噴發是在6年前,就不抱任何期待能看到它主要噴發,但如上圖所說,在2018和2019年雙雙破了紀錄,或許在近幾年去有機會等到。

蒸汽船間歇泉(Steamboat Geyser-2) 

綠龍溫泉(Green Dragon Spring)
富含硫磺的泉水讓洞內的牆上有很多色彩,雖然綠龍溫泉被歸類為溫泉,但因為有沸點的高溫泉水,所以有2~3處會有60~90公分的噴發。

水槽溫泉(Cistern Spring)
水槽溫泉和蒸汽船間歇泉雖然相隔約100公尺,但在1983年時被證實地下水道是相通的,每當蒸汽船間歇泉主要噴發過後,這裡的泉水就會迅速減少。平時泉水的溫度高達攝氏78度,所以中心偏藍色,而周遭的黃色則是將硫磺當作能量的嗜熱生物所呈現,兩種顏色混合使得溫泉呈現藍綠色,是我覺得諾里斯間歇泉盆地內最漂亮的地熱景觀,若有機會到此盆地不要錯過參觀水槽溫泉。每年這個溫泉會累積1.27公分的泉華(sinter),富含矽的泉水也正慢慢在殺死周遭的樹木,可看到圖片中的樹木都已經沒有葉子。為水槽溫泉顯示美麗顏色的細菌還有一種對人類有幫助的用途,其中一種叫海棲熱袍菌(Thermus Aquaticus)的嗜熱生物產生的酵素可用於基因鑑定及用來檢測愛滋病病毒。

分鐘間歇泉(Minute Geyser)
此間歇泉如其名在早期是每分鐘噴發一次,每次可噴發12~15公尺,但當時公園的主要道路就在距離此間歇泉21公尺處,當時的遊客在等驛馬車時,就一直將硬幣、石頭或雜物丟到間歇泉裡導致堵塞,使得噴發變得非常不規律。


上面是諾里斯間歇泉盆地的精選照片,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此篇的專題介紹。

E. 藝術家的顏料罐(Artists' Paintpots)
離開諾里斯間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之後,我們到藝術家的顏料罐(Artists' Paintpots),那時我以為這裡是噴泉顏料罐(Fountain Paint Pots),拿錯了地圖對了老半天對不到,這裡只有兩個地熱景觀有被命名,其他景觀都只有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RCN(Research Coordinate Networks)編號,接著就來這裡欣賞一下多彩的地熱景觀吧!這條步道可以走到一個小山丘上,俯瞰這裡多彩的地熱景觀,你就能體會為什麼這裡會被命名為藝術家的顏料罐(或許稱作藝術家的調色盤會更傳神)。另外,這裡有一個泥漿溫泉會一直有泥漿泡,可以在這裡補捉些很有趣的泥漿泡瞬間樣貌,不過這種景象在噴泉顏料罐(Fountain Paint Pots)也有。


這裡有個泥泡池讓我覺得很有趣,所以在這裡拍了泥泡產生的各種樣態好一陣子。

像是一隻蟒蛇的泥泡

有看到泥泡上有一張臉嗎?這就是我覺得拍泥泡的樂趣所在!




鮮血間歇泉(Blood Geyser)

閃光溫泉(Flash Spring)

上面是藝術家顏料罐的精選照片,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此篇的專題介紹。

離開藝術家顏料罐後,在前往噴泉顏料罐的路上在綠柱石溫泉(Beryl Spring)和吉本瀑布(Gibbon Falls)稍作停留。

綠柱石溫泉(Beryl Spring)
在適當的光線照射下,這個溫泉會顯現出藍綠色的樣貌,所以被取名為綠柱石溫泉,在1959年的赫伯根湖地震後,這個溫泉的特性被大大的改變,泉水溫度變得接近沸點也常常翻攪滾動。

吉本瀑布(Gibbon Falls-1)

吉本瀑布(Gibbon Falls-2)

F. 噴泉顏料罐(Fountain Paint Pot)
在噴泉顏料罐這區的景色會隨著季節而變化,在初夏的時候,泥坑會因為雨水和融雪而較稀薄且較多水分,到了夏末泥坑就會變得濃稠許多,這時就要小心泥漿噴濺到步道上。這裡的泥漿有組成陶土的礦物質和矽粒,都是由泉水裡的酸性物質將長石(feldspar)分解成高嶺土(kaolinite)而成,以前住在這裡的印地安烏鴉部落(Crow)會利用這些泥漿在他們的帳篷上作畫。

矽溫泉(Silex Spring-1)
Silex是矽的拉丁文,是黃石國家公園主要火成岩種類流紋岩的主要成分,矽溫泉的周遭可看到熱水融化的矽變成矽華沉澱,而嗜熱生物則在溫泉溢流區蓬勃發展(下圖如鐵鏽色的區域),這些嗜熱生物也提供生活在溫泉附近的蒼蠅食物,進而帶來了由螨、蜘蛛、昆蟲和鳥類組成的食物鏈。在休眠21年後,矽溫泉從2000~2006年又開始頻繁噴發,不過2006年之後又再次休眠。

噴泉顏料罐(Fountain Paint Pot-1)
噴泉顏料罐這個粉紅和淡藍色為主色調的泥溫泉是這區的特色(從它和這個小區同名也可看出),很多人都是專程來這裡看泥泡,我自己也覺得用長距離拍泥泡炸開的瞬間,有時能拍到蠻有意思的照片,如果有時間來這區可以花點時間觀察。

噴泉顏料罐(Fountain Paint Pot-2)

噴泉顏料罐(Fountain Paint Pot-3)

上面是噴泉顏料罐的精選照片,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此篇的專題介紹。

G. 火洞湖道路(Firehole Lake Drive)
火洞河道路只能單向行駛,所以這一篇就沒特別標示我的參觀路線,請參照地圖上的箭頭方向行駛參觀。

火洞溫泉(Firehole Spring-1)
火洞溫泉也是黃石國家公園內數一數二漂亮的溫泉之一。

火洞溫泉(Firehole Spring-2)

火洞溫泉(Firehole Spring-3)

火洞溫泉(Firehole Spring-4)

火洞溫泉(Firehole Spring-5)

火洞湖和自流井間歇泉(Firehole Lake & Artesia Geyser-2)
火洞湖是由周遭很多孔洞所灌注的熱泉水所形成,泉水平均高達攝氏70度,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攜帶更多的鈣,因此在湖的周遭形成很多鈣華(travertine)。黑色的湖水則是因為含有二氧化錳和深色的嗜熱生物。


熱瀑布(Hot Cascades-3)

上面是火洞湖道路的精選照片,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此篇的專題介紹。

H. 中途間歇泉盆地(Midway Geyser Basin)
這裡有黃石國家公園的超級明星大稜鏡溫泉,來到公園中途間歇泉盆地是千萬不能錯過的景點!

細刨花間歇泉火山口(Excelsior Geyser Crater-1)
一直冒著大量蒸氣的細刨花間歇泉代表著極熱的泉水,高達攝氏93度,且每秒排水量250公升。1880年代,這個間歇泉的噴發強度是黃石國家公園內數一數二大的,噴發高度可達到90公尺,但1985最後一次有紀錄的噴發後,至今就再也沒有強烈噴發過了。

細刨花間歇泉火山口(Excelsior Geyser Crater-2)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1)
這個幾乎是黃石國家公園內明星等級的溫泉,尤其是2017年公園新建了一條可以俯瞰此溫泉的眺望點(為了防止遊客爬沒有建步道的山而發生意外),越來越多大稜鏡的美麗俯視照片在網路上出現,我在2011和2016年造訪黃石國家公園時都還沒機會拍,希望以後有機會再去旁邊的山丘上拍攝。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2)
此溫泉的最長直徑113公尺,深度為49公尺,是黃石國家公園最大的溫泉也是世界第3大。它的深度是如何測量的呢?方式其實很簡單也很嚇人,是1994年國家公園的地質學家里克.哈金森(Rick Hutchinson)划著玻璃纖維製作的小船到溫泉的中央,再探測此滾燙泉水的深度而得。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3)
此溫泉的表面溫度攝氏70度,在這個海拔已經接近沸點,不過它從來沒噴發的紀錄。雖然不像細刨花間歇泉一樣,幾乎所有時間都被蒸氣壟罩,但在錯的時間點來也只能看到如照片中被蒸氣壟罩的大稜鏡溫泉,最好的時間點就是在陽光普照的溫暖天氣中午到下午之間。我去的兩次中,一次太陽下山之前,一次遇到暴雪,所以很可惜都沒拍到太多溫泉的全貌。它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從溫泉的圓周到圓心,顏色的變化就跟彩虹一樣,就像陽光透過三稜鏡散射成彩虹而得名。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4)
大稜鏡溫泉還有一項很特別的地方,它的圓周和周邊地方幾乎是完美的水平,所以泉水在各方向的流出速率也幾乎相同。不過在1959年8月17日的赫伯根湖地震(Hebgen Lake)後,整個溫泉向東傾斜了2公分左右,也"稍稍"加速了東邊的水流速度。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5)
大稜鏡溫泉的色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維持晴天一陣子過後,溫泉周遭的顏色會變得最為飽和,相反的如果陰雨一段時間後,顏色就會變得黯淡。如同其他公園內的其他區域,造成這種變化的就是溫泉旁的嗜熱生物造成,這裡的池子呈現微鹼性,PH值約7~8.3,在不同的溫度適合不同的族群生長,因此有了顏色變化的特性。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6)
下面這張照片是步道旁也是溫泉最外圍的圖案和顏色,是偏棕色的眉藻屬藍綠藻(Calothrix Cyanobacteria),它們適合生長在攝氏30~45度的水中,這種微生物利用深棕色的血球蛋白色素保護自己不被太陽傷害。
而偏橘色的顏色則是適合生長在攝氏45~60度的藍席藻(Phormidium Laminosum),它們也像眉藻屬藍綠藻一樣用色素保護自己,只是他們的色素不同,是偏橘的顏色。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7)
在偏橘色的藍席藻之後,是適合在攝氏52~75度生長的光合菌(Chloroflexus),它們利用細菌葉綠素(bacteriochlorophylls)來行光合作用,呈現的顏色是黃綠色。攝氏75度也是在偏鹼性的溫泉中,能行光合作用的最高溫度。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8)
最後,能適應超過攝氏80度的細菌是海棲熱袍菌(Thermus Aquaticus),它們除了在溫泉表面生長也會往溫泉內部發展,它們靠著吞噬其他微生物和有機體生存,主要呈現亮黃色,也有粉紅和紅色。

綠松石池(Turquoise Pool)
綠松石池也是一個平靜的池子,在晴天時池水非常的藍,是我覺得很漂亮的池子之一。

上面是中途間歇泉盆地的精選照片,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此篇的專題介紹。

最後我們連餅乾盆地和黑沙盆地也都參觀完,黃石公園的主要景點算是都被我們仔細看過,非常有成就感,不過就在黑沙盆地走到一半,我的鼻子再也受不了高海拔的乾燥空氣,開始流鼻血,朋友趕緊跑回車子拿衛生紙給我,止血之後還是要把最後一站參觀完,我們在園區的最後一個叫夕陽溫泉的地方合照,Pajama手和脖子曬傷、少雯鼻子曬傷、我流鼻血,大家逛完黃石都付出了點代價,但我們都覺得很值得。

I. 餅乾盆地(Biscuit Basin)
下圖是餅乾盆地在上間歇泉盆地地圖的放大圖,餅乾盆地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此地藍寶石池(Sapphire Pool)旁由泉華堆積產生看起來像餅乾的結構。

黑蛋白石溫泉(右)和黑鑽石池(左)(Black Opal Spring* & Black Diamond Pool*)

黑蛋白石溫泉(Black Opal Spring*)
自1953年後就沒有噴發過。

黑鑽石池(Black Diamond Pool*)
相比黑蛋白石溫泉,這個池的噴發更猛烈,2006年記錄到噴發24公尺,但最後有記錄的活動是在2011,至今處於休眠狀態。

藍寶石池(Sapphire Pool-1)
在有歷史紀錄以來,藍寶石池是餅乾盆地噴發高度最高的,在1959年赫勃根湖地震後,甚至記錄到38公尺的噴發水柱,且強烈到把池子邊泉華形成的餅乾結構噴飛,不過接下來強度慢慢衰退,到了1971年變成休眠狀態,只有在1991年有短暫噴發過。

藍寶石池(Sapphire Pool-2)

藍寶石池(Sapphire Pool-3)

下圖就是藍寶石池沒有被噴飛的餅乾結構,也是餅乾盆地的名字由來。

西間歇泉(West Geyser-1*)

西間歇泉(West Geyser-2*)

上面是餅乾盆地的精選照片,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此篇的專題介紹。

J. 黑沙盆地(Black Sand Geyser)
黑沙盆地的名字是由火成岩黑曜石(Obsidian)而來,位於上間歇泉盆地地圖的左上方。細部的地圖我使用步道口解說板上的精美圖示。

綠寶石池(Emerald Pool-1)
綠寶石池是黑沙盆地內最寬的溫泉,沒有噴發的紀錄,其深綠色的中心和周遭鐵鏽色的樣貌都顯示這個池子的溫度不高。

綠寶石池(Emerald Pool-2)

流紋岩懸崖(Rhyolite Cliff Face)
這座懸崖形成於黃石國家公園63萬年前最後一次火山爆發,當時噴發的火山灰最遠甚至飄到內布拉斯加和德州,也將地底超過48公里岩漿庫內的岩漿噴出,結果岩漿庫崩塌產生火山口,是目前黃石國家公園面積的一半,隨著時間的流逝,流出的岩漿又慢慢填滿火山口,塑造了現今在公園內看到的景觀,也包括這片懸崖。

彩虹池(Rainbow Pool)
我們去黑沙盆地的時候或許因為接近傍晚,溫度較低所以蒸氣較多,中午來的話應該可以看到美麗的天藍色池子,這個池子本來可以噴發高達30公尺的水柱,不過自從1996年後就不曾再大規模噴發了,看網路上說2013年5月,國家公園將原本的步道向西移了幾公尺,現在比較容易拍全景圖了,不像當時太靠近,池子無法塞進觀景窗。

夕陽湖(Sunset Lake)
雖然稱作湖但夕陽湖其實也會噴發,最高可達6公尺,不過自從2003年之後就幾乎休眠沒有地熱活動。

夕陽湖旁的嗜熱生物

夕陽湖旁的嗜熱生物。

上面是黑沙盆地的精選照片,如果想要看更多相片請前往此篇的專題介紹。

參觀完計畫中的所有間歇泉盆地,我們回到老忠實噴泉旅店休息吃晚餐,買買紀念品,要離開的時候發現老忠實噴泉在五分鐘又要噴發,我們就在老忠實的表演下結束我們精彩的黃石之旅!為這三天的黃石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



在黃石的三天時時刻刻有驚喜,也很感謝我的兩個旅伴,常常要我慢慢逛,他們可以等我,我想應該沒有人像我一樣瘋狂要把所有的溫泉、噴泉都看到,朋友就常說我是收集狂。不過如果你像我一樣瘋狂的話,可以到我寫的各篇看看,我把所有我拍到的地熱景觀都標了名字,可供你下次拜訪參考。參觀完所有的景點,算是讓我有點驕傲,可以說嘴一輩子的事~打完黃石公園系列花了好久,不過整理完好像又再去過了一次,大家有機會的話,黃石公園真的是一輩子一定要去的一個景點!!

上一篇 下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