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大堤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 歷史簡介(Introduction)

封面照片:大堤頓國家公園1950年後邊界

提頓山脈(Les Trois Tetons)是由法國的毛皮獵人命名,意思是三個乳房,大概當時那些法國男人太寂寞想念女人,看到這三座高山也能聯想到女人的胸部。這三座高山也被稱做Pilot Knobs, 意思是導航圓丘,因為當時沒有GPS的科技,獵人只要看到這三座高山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方位,當然上面這些名字都是白人取的,長久居住在此的印地安人則稱這三座山為白頭父親們(Hoary Headed Fathers)或鬼魂盜賊們(Ghost Robbers),對印地安人來說,這三座山不僅僅是地標,也是他們的精神連結。


史前人類的生活
人類在大提頓國家公園這個區域已經生活12000年,但直到1800年代才開始有歷史紀錄,在12000年前的古印地安人時期(Paleoindian Period),當時的人們住在山谷的周遭,直到傑克森洞(Jackson Hole)的冰河開始融化,人們沿著河流走進山谷,在接下來的幾千年,因為冰河退卻,植被開始重新生長,越來越多的動物也開始在此生活。在蛇河(Snake River)發現11000年前的石尖頭、公園北方的一個湖泊發現的8000年前黑曜石刀、和公園北方的一個居住遺址都證明了當時人們已經在此生活,當時人們會把在提頓山脈開採的黑曜石,做成工具後在部落之間交易,最遠甚至在俄亥俄州也有發現大提頓的黑曜石。

當時的人們在春夏秋三個季節於山谷中狩獵、捕魚和採集植物,他們並非漫無目標的搜尋食物,而是已經知曉萬物運行之道,掌握山谷中各地有甚麼東西可吃可採,整座山谷就像他們的便利商店一樣。當時他們移動時並沒有馬,都是靠腳在山谷中移動,但已經懂得馴養狗幫他們打獵。考古學家認為當時的人們應該已經懂得用火烤食物吃,雖然沒發現那時的遺址,但在公園北方食物較豐的地方,有發現7000年前到1500年前之間的火坑遺址。

印地安部落
到了1700年代西班牙人來此之後,為印地安人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其一是馬的引進,使得他們更容易在山谷裡找到資源,但是也因為歐洲人的到來,讓此地的資源極速減少,新武器的引進、和毛皮獵人的衝突戰爭到最後的保留區政策,也都大大顛覆了印地安人原本的生活。

肖肖尼部落(Shoshone,歐洲人稱蛇族)
這個部落是大提頓地區最大的,是卡其曼(Comanche)印地安人的分支,他們從美國北方到西南部都有聚落,依據不同的地理位置細分為不同的部落,其中班納克(Bannock)部落幾乎都居住在大提頓地區,此外他們也依據對獵物的喜好細分部落,例如喜歡獵羊的食羊者部落(Tukudika or Sheep Eaters)和喜歡獵野牛的庫昆迪卡(Kucundicka)。食羊者居住在較高的山區,所以他們不需要馬,但在黃石國家公園成立後,他們被迫下山併入傑克森洞東方的風河保護區(Wind River Reservation)。
食羊者部落(Tukudika or Sheep Eaters)

黑腳部落(Blackfeet)
這個部落是亞爾岡京人(Algonquian)的後裔,也是肖肖尼部落最大的敵人,他們居住在洛磯山脈東部的山腳下,範圍從加拿大到蒙大拿州,他們只有在打獵和戰爭時會進入大提頓地區,到了1800年代後期,因為歐洲人帶來的天花和野牛的減少,使得他們部落人數大量減少,但因為他們的強勢文化和語言使得他們至今仍有14000人生活在西部地區。

格羅文特(Gros Ventre)
也是北方的部落,只有在探望他們在此的阿拉帕荷(Arapaho)親戚時才會來到大提頓地區。和黑腳部落一樣,他們也被視為毛皮獵人的敵人。格羅文特是當時法國獵人取的名字,他們稱自己是A'aninin,意思是白陶人(White Clay People).

烏鴉部落(Crow)
這個名字是歐洲人誤會他們名字的含意而來,他們稱自己是阿帕撒洛卡(Apsaalooke),意思是大嘴鳥的後代,卻被誤會為烏鴉。他們會利用山的方位進出傑克森洞。

獵人、探險家和調查員
1803年美國從法國手中買下了路易斯安那領土後,傑佛遜總統派路易士和克拉克去探索新國土直到太平洋岸,他們回來後的報告說到新國土的豐富資源和友善的印地安人,使得更多人意欲前往探險,另外他們也說到密西西比河的源頭有很多海狸,使得毛皮獵人也躍躍欲試前往西部打獵。

約翰.科爾特(John Colter)
約翰.科爾特是一位跟隨路易士和克拉克的年輕自願者,他在那段探險中並沒有回來,而是留在西部希望運用他對西部的了解賺錢,1807年,他從曼紐爾.麗莎(Manuel Lisa)的堡壘出發,穿過烏鴉部落的領地,意外發現現今黃石國家公園所在地,看到了無數間歇泉,也有可能到達現今的傑克森洞。雖然他自己從未聲稱自己到過傑克森洞,但很多人認為他是第一個到此的白人,至今歷史學家仍就懷疑這個傳聞。
科爾特在1807~1808年的冬天探險中和印地安烏鴉部落的人相遇

其他毛皮獵人
往後的數年,僅有少數的毛皮獵人經過傑克森洞,1812年的英美戰爭,曾經短暫的中斷海狸毛皮貿易,但到了1820年中期,毛皮的貿易又再度興盛,這段期間也造就了很多出名的毛皮獵人,美國稱這些人為Mountain Men。著名的毛皮獵人如大衛.傑克森(David E. Jackson)、 傑迪戴亞.史密斯(Jedediah Smith)、吉姆.布萊傑(Jim Bridger)、湯姆.費茲派翠克(Tom Fitzpatrick) 和威廉.薩布萊特(William Sublette)都經常會經過傑克森洞,傑克森洞就是紀念大衛.傑克森最喜歡的山谷,他們當時把四面環山的山谷稱為"洞"。

吉姆.布萊傑(Jim Bridger)
他第一次經過傑克森洞是在1825年,之後因為獵海狸又經過這裡無數次,雖然他不識字,也不會簽自己的名字,簽名總是簽"X",但他仍然被推崇為最了解洛磯山脈的探險家,他也把他所學到的知識傳承給科學家雷納德(Raynolds)和海登(Hayden)。他娶了印地安肖肖尼部落酋長瓦謝基(Washakie)的女兒為妻,因為這一層關係,雙方都學習到了彼此的文化。
吉姆.布萊傑

大衛.傑克森(David E. Jackson)
大衛.傑克森1788年出生於維吉尼亞州,他33歲時才加入一家貿易公司展開他的毛皮獵人生涯,後來他和傑迪戴亞.史密斯和威廉.薩布萊特成立自己的貿易公司,也大多在傑克森洞這裡活動捕獵,傑克森洞這個名字就是威廉.薩布萊特1829年時為了大衛.傑克森取的,1830年春天傑克森離開他心愛的山谷,並於1837年病逝於田納西州的巴黎市。

奧斯本.羅素(Osborne Russell)
少數毛皮獵人如奧斯本.羅素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為了追求新生活從東部搬到西部,他經常在傑克森洞這裡獵海狸,也把他在山裡當毛皮獵人的經過全都寫進日記裡,因此在他去世後,這本日記被出版為"獵人日誌"(Journal of a Trapper)。
奧斯本.羅素(Osborne Russell)

1830~1840之間,毛皮貿易的產業逐漸沒落,1935年毛皮獵人最後一次聚在傑克森洞,之後雖然他們有些人還是繼續打獵,但大部分的人都轉型為西進科學家的嚮導。

科學探險家
1860年,威廉雷納德(William Raynolds)上尉帶領一批人到西部,調查在黃石附近區域建鐵路的可能性,並順便調查印地安人的數量、西部自然資源和氣候,這些都是為了美國軍隊的西部擴張計畫,他的嚮導是鼎鼎大名的吉姆.布萊傑(Jim Bridger)。布萊傑當時太久沒到這裡所以有點迷失方向,最後才帶著雷納德繞路進入傑克森洞並由提頓埡口離開。這次是第一次的科學調查,部隊中也帶了各種科學家,其中一位是費迪南.海登(Ferdinand V. Hayden)。他是對地質和探險很有興趣的內科醫生。

大約到了1876年左右,一般性調查開始取代了軍事調查,此時期美國國土地質調查局成立,並於1871年,國會編列了4萬美金預算調查黃石公園和其鄰近區域,帶隊的就是海登,他也帶上攝影師威廉.亨利.傑克森(William Henry Jackson)和藝術家湯瑪士.莫蘭(Thomas Moran),也因為他們的努力,讓國會在接下來幾年通過成立黃石國家公園。
費迪南.海登(Ferdinand V. Hayden)

湯瑪士.莫蘭(Thomas Moran)

攝影師威廉.亨利.傑克森(William Henry Jackson)

海登不但和國會議員交好也跟工業界有聯繫,所以他總是能組織預算充足的西部調查隊,1872年他又帶了61個人到黃石附近,但是這次他分一半的人給詹姆士.史蒂芬生(James Stevenson)去調查提頓山脈和蛇河地區,他們此行畫了提頓地區的地圖,再一路往上畫到黃石地區。史蒂芬生隨行都會帶上黃石公園的主管人納撒尼爾.蘭福德(Nathaniel Langford)和攝影師傑克森,這兩人都對這一區的歷史有重要的影響。
納撒尼爾.蘭福德(Nathaniel Langford)

在史蒂芬生的隊伍裡還有一個重要的嚮導紅鬍子理查.利,綽號海狸理查(Richard "Beaver Dick" Leigh)(Dick是理查的簡寫)。生於英格蘭,曾經參與對墨西哥的戰爭,是最後一位在洛磯山脈當獵人的人,並娶了肖肖尼部落的女子為妻。1872年,海登在調查此區時把兩個湖命名為利(Leigh)和利的妻子珍妮(Jenny)。不幸的是,在他們參與西部調查的四年後,利夫婦和他的小孩都得了天花,珍妮和小孩因病過世,理查則在康復後住在愛達荷州直到1899年。
理查.利(Richard "Beaver Dick" Leigh)

理查.利和他的家人

攝影師威廉.亨利.傑克森則是當時新攝影藝術的先鋒,他隨時都用騾子帶著玻璃和暗房設備拍照,當時他艱辛的爬上桌山(Table Mountain)上,拍下了第一張提頓山脈的全景照片,也是這張照片開始把提頓山脈的美景散佈至各地。

大提頓國家公園的成立
多虧傑克森洞從古至今都不好抵達,加上氣候不適合生存,所以到1900年代,美國保育意識高漲時,在此地生活的人仍然不多。然而即使人不多,但成立國家公園的過程也不容易,不管是政府提議要接管土地、或是立法成立保護區都遭遇很多抗議。所以大提頓國家公園成立是由一些有決心的保育人士長期抗戰的結果,大致可分為6個階段。

1. 1872年黃石國家公園的成立
隨著黃石國家公園的成立,美國國會開始了立法保護大西部環境的時代,各地的人們也開始被西部的野生動物和自然美景吸引。早期的黃石國家公園管理者發現在公園裡的野生動物並不像人類一樣有邊界的概念,所以保護周遭的土地也變得很重要,就像很多的馴鹿在冬天時會從黃石公園跑到傑克森洞,也是它們會被人類獵殺的地方。

2. 1891年的森林保育法案
有鑑於中西部很多森林都被砍伐殆盡,有些有識之士說服班傑明哈里森總統(Benjamin Harrison)在西部森林被砍光之前,保護西部森林。這個影響深遠的法案,授權總統有權利不需其他人同意就可以將公共土地立為保護區。

3. 1908年成立提頓國家森林
1905年,美國國會將保育森林的權利從內政部移到農業部門,並將林務局改名為美國森林服務局,福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接著簽署一道行政命令在黃石國家公園周遭成立了7個家森林地,其中一個就是提頓國家森林,佔地200萬平方英畝,包括了提頓山脈和大部分在傑克森洞的森林。

4. 1929年成立大提頓國家公園
當時大部分住在傑克森洞的居民都反對政府對周遭土地的控制,尤其是有些機構把資源全都封鎖不准居民使用。但對於保育冬天遷徙的馴鹿,居民卻又支持1912年成立的國家馴鹿保護區,雖然有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這裡較有權勢的居民仍然反對國家公園在他們生活的後院成立。
1800年晚期,本來政府是想將黃石國家公元擴大到大提頓山脈,但經過了幾十年的抗爭,最終建立的卻是獨立的大提頓國家公園,主要包含了提頓山脈和山腳的土地,佔地96000英畝。雖然很多保育人士認為這麼小的公園無法保護這裡的自然環境,仍然認為商業開發最終會毀掉這裡的美景和獨特的西部氛圍,但這個公園的成立已經是當下最大的妥協。

5. 1943年成立傑克森洞紀念地
1923年在穆斯(Moose)小鎮的莫德.諾柏(Maud Noble)小木屋內一群人起草一項計畫,因為政府單位成立保護區遭遇太大的阻力,他們想吸引一個有錢人來買下傑克森北邊的土地,再把這些土地捐給政府。因為這項計畫,所以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在1920年代開始在大提頓登場,並在接下來的20多年改變了這個山谷的命運。小洛克菲勒成立了蛇河土地公司,開始祕密地大量買下私人土地,直到1930年曝光,一段長期的爭辯又就此展開,一派人認為政府已經控制夠多的土地,另一派人卻認為還要更大的國家公園才能停止破壞環境的商業活動。
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

1943年,羅斯福總統希望平息爭端,就使用了1906年所立的古蹟保存法成立了傑克森洞國家紀念地,大約50萬英畝的土地幾乎涵蓋了大提頓國家公園東邊的所有土地。

6. 1950年成立現今的大提頓國家公園
羅斯福總統突然成立的傑克森洞國家紀念地激怒了很多當地人,很多牧場主人武裝抗議並把他們的牛群趕入保護區,為首的是彼得.韓森(Peter Hansen)和克利福德.韓森(Clifford Hansen)這對父子,他們對政府激烈的對抗,還登上了時代雜誌,不久後就立法廢止了傑克森洞國家紀念地,並且也在懷俄明州廢止古蹟保存法,當時即使是森林管理局也反對總統貿然成立傑克森洞國家紀念地。(不過後來當上州長和國會議員的克利福德.韓森也很慶幸自己當時和爸爸的抗爭沒有成功,他留下了一段話"Thank God we lost that fight. I can just imagine what the valley would look like now without the Park to protect it",認為當初若沒有成立國家公園,現在提頓山脈大概就被破壞殆盡。)
克利福德.韓森(Clifford Hansen)

1943~1949年間,反對保育的聲浪逐漸減小,國家公園管理局和剩下不多的反對人士協商,並達成一些重大的共識,如控制馴鹿的數量和放牧權利。最後,1950年9月14日,哈利楚門總統簽署法案,將之前部分的紀念地土地併入大提頓國家公園,成立現今共31萬平方英畝的公園。

攀登大提頓
雖然整個提頓山脈都有人攀登,但唯獨大提頓(最高那座)被早期的登山家認為是無法攀登的,有些嘗試的人聲稱自己成功攀登但都沒有留下證據,而長久住在這裡的印地安人一定也有人嘗試登頂,但我們永遠不得而知古代有沒有人成功了。第一個有記錄攀爬的人是在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工作的米喬.勒克萊爾(Michaud LeClaire),但他在1843年的攀登並沒有成功,第二個有記錄的在30年後,但卻是至今最富爭議的。

詹姆士.史蒂芬生(James Stevenson)和納撒尼爾.蘭福德(Nathaniel Langford)
1872年海登帶領的調查團中,有一組14人的團體嘗試登頂,但只有兩個人史蒂芬生和蘭福德,聲稱他們有登頂,前者是當時的領隊,後者是後來的黃石公園監督人(Superintendent),雖然登頂的細節有描述於1873年的月刊斯克里布納月刊(Scribner's Monthly)。但他們都沒有留下證據,因此至今都還有爭議,讓後人還有機會做第一個有證據登頂的登山者。

威廉.奧古斯都.歐文(William Octavius Owen)
1898年,歐文在嘗試登頂失敗數次後,終於和其他3位隊員登頂。
威廉.奧古斯都.歐文(William Octavius Owen)

埃利諾.戴維斯(Eleanor Davis)
第一個登頂的女性,她是一位科羅拉多來的體育老師,於1923年和傳奇登山員艾伯特.埃林伍德(Albert Ellingwood)登頂。

保羅.佩佐爾特和格蘭.艾克薩姆(Paul Petzoldt and Glenn Exum)
他第一次登頂是在1924年,之後到了1930年代,只要有人雇用他,他就會帶他們登頂。1931年,他請21歲的艾克薩姆跟他一起帶兩個奧地利人登頂,艾克薩姆意外的發現一條新的登頂路線,現在被稱做"經典艾克薩姆路線"。
保羅.佩佐爾特(Paul Petzoldt)

1946年,他們兩人成立了佩佐爾特-艾克薩姆(Petzoldt-Exum)美國攀登學校,將大提頓做為美國登山嚮導的中心,佩佐爾特發展出一套登山者溝通系統,讓登山的人可以更安全。在他們的領導下,艾克薩姆嚮導服務成為世界最知名的服務之一。到了1960年代,爬大提頓已經變成一個很流行的活動,第二家嚮導公司傑克森洞登山嚮導(Jackson Hole Mountain Guides)也於焉成立,這兩家公司教了數千人如何安全攀登大提頓。

平民保育團(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在1929年成立最初的大提頓國家公園時,經濟大蕭條(1929~1933)剛好發生,羅斯福總統在他的新政中,成立了平民保育團,500個工人湧進這個新公園,花了數年的時間建立步道、馬路、橋梁、露營地、路旁的迴轉區和公園早期的基礎建設如水利系統,他們也蓋了很多新的小木屋並且整修之前已經建好的,當時大提頓國家公園的主管宿舍也是他們建的,還建了一些穀倉、車庫和附屬建築物。這些工人當時住的一個珍妮湖旁營區,在1942年他們離開後,變成登山者和嚮導使用的營區。傑克森湖的湖岸,因為1911年的水壩建立,把湖水提升了39英呎,淹沒了很多樹木,後來湖岸堆積了很多枯枝,他們也將大約8000英畝的湖岸清理乾淨。
平民保育團(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平民保育團清理傑克森湖湖岸枯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