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歷史簡介(Introduction)

封面照片:1872年由攝影師威廉.傑克森拍下人類第一張老忠實間歇泉噴發的照片

前言
小時候媽媽曾經帶我去美國玩過一次,那時跟團去的黃石國家公園只看了老忠實間歇泉和猛瑪象溫泉梯田就離開了!

直到10幾年後的2010年,我去美國密西根大學念研究所,才又有機會在2011年和朋友再去了一次黃石國家公園,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因為規劃得宜,又在夏天日照時間長的時候去,幾乎把所有的知名景點都仔細地逛過一遍,那時候的拍照性格就已經很有耐心,把所有大大小小參觀過的地熱景觀都拍下並作註解,讓我回來時可以做詳細的圖文介紹,可在接下來的網誌中看到。

2016年的9月,因為知道大稜鏡溫泉可以在高山上拍攝俯視照片,所以又去了一次,但在抵達時下了大雪,原本的計畫破滅,然而在漂亮的黃石公園遇到大雪,景色也非常壯觀,又多了一次特別的體驗,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再去一次,把還沒拍到的美景拍回來。

接下來就介紹黃石國家公園了人文歷史吧!

史前時代
人類在大黃石地區的活動似乎遵循著環境變化,目前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在15000年前,但那時還在冰河時期,人類應該還未在現今的黃石國家公園範圍內生活,在13000~14000年前冰河期結束到11000年前之間,這裡才開始有人類的蹤跡。考古學家發現當時人們使用的石器和石製投擲武器,因此推測當時的人們開始在這塊土地狩獵哺乳類動物和採集植物。

冰河時期過後氣候開始變暖變乾,冰河期的物種開始滅絕,草和森林開始覆蓋原本裸露的火山岩層,大約9500年前人類適應氣候變化後也開始補食中小型動物。目前國家公園內已發現1850處古代印地安人的生活遺址,包括獵捕北美野牛、羊、馬鹿、鹿、熊、貓科動物和狼的證據,以及營地和步道的遺跡。
9350年前的人們所使用的刀

印地安人部落

來自各地的印地安人部落在國家公園成立之前都有在這裡活動的紀錄,他們在這裡打獵、捕魚、採集植物、開採黑曜石,並利用這裡的熱泉水來當作宗教或治病的工具。

基奧瓦人(Kiowa)的口述故事說明他們的祖先大約在1400~1700年開始在這裡生活;黑腳人(Blackfeet)、卡尤塞人(Cayuse)、柯達蓮人(Coeur d'Alene Nez)、肖肖尼人(Shoshone)和伯斯人(Perce)的祖先也經常利用先人建立的步道穿越黃石這片土地,他們會去間歇泉區、舉行宗教儀式、打獵、捕魚、採集植物、開採黑曜石和貿易(以物易物);肖肖尼人的口述故事中也提到以前會有家族來到黃石收集黑曜石以便狩獵北美野牛;有些部落也會到現在公園內的釣魚橋(Fishing Bridge)這個地方集會。
黃石國家公園周遭的印第安部落分布圖

烏鴉部落(Crow)佔據的地方大約在黃石以東;尤瑪蒂拉部落(Umatilla)佔據的地方在黃石北方;肖肖尼(Shoshone)、班諾克(Bannock)和一些其他高原部落則會每年定期穿過黃石去狩獵動物;黑腳部落(Blackfeet)則在黃石的西邊和南邊開放區域打獵。

大約在1700年代,一些生活在此的部落開始從歐洲人那學會使用馬匹,這大大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因為有了馬之後他們可以移動的更迅速也更遠,狩獵北美野牛和其他動物的機會也變多了。不過也有些印地安部落不願意使用馬匹,譬如有名的食羊者部落(Tukudika or Sheep Eaters),他們屬於肖肖尼部落的一支,適應了山地生活而不願使用馬匹,他們利用狗來攜帶食物、毛皮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食羊者的名稱是因為他們會追蹤大角羊的遷徙而獵捕它們,並會利用大角羊身體的各個部位做成不同的工具,譬如他們會將大角羊的角浸入熱泉水中軟化做成弓,賣給其他部落。也會將羊皮做成衣服和其他部落交易。
食羊者部落(Tukudika or Sheep Eaters)

歐洲人的到來
1700年代末期,毛皮商人跑到密蘇里河的大支流黃石河找尋願意和他們交易毛皮的印地安人,根據現在的研究認為,當時的毛皮商人應該還不清楚黃石公園內的地熱景觀,但可能多少從印地安人那裡聽到一些關於地熱景觀的資訊。

1804~1806年由湯瑪斯.傑佛森(Thomas Jefferson)總統指派的路易斯-克拉克探勘隊(The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也繞過黃石國家公園,雖然他們有耳聞黃石公園的地熱景觀,但沒有派人探勘。不過探勘隊的一名隊員約翰.科爾特(John Colter)在回程中脫隊加入黃石區域的毛皮獵人行列,他很有可能經過黃石湖的西北部湖岸並穿過靠近現在高塔瀑布(Tower Fall)附近的黃石河,當時他在筆記本寫下看到硫磺溫泉(Hot Spring Brimstone)的經歷,雖然歷史學家對於他是否真的到過現在的黃石國家公園範圍內仍有爭論,不過他是最有可能在文字紀錄的歷史中,進到公園內的第一個白人。
科爾特在1807~1808年的冬天探險中和印地安烏鴉部落的人相遇

在科爾特的旅程不久之後,美國和英國爆發了1812年戰爭(第二次獨立戰爭),所以人力和資金全部調去打戰,因此探勘黃石區域的計畫就擱置了。戰爭過後,因為毛皮的需求,1820年代毛皮獵人又再次進入洛磯山脈,其中丹尼爾.波茲(Daniel Potts)曾經投書費城日報講述黃石公園的各種神奇景觀;另外一位毛皮獵人奧斯本.羅素(Osborne Russell)也曾在1914年出版他在1835~1839年於黃石公園這區獵取毛皮的經歷,他雖然不是一位優秀的毛皮獵人,但因為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敏銳的觀察力,並保有寫日記的習慣,所以他的日記讓後世可以一窺毛皮獵人的日常生活。

不過最有名的是毛皮獵人吉姆.布萊傑(Jim Bridger),他大約是在1825年開始在黃石高原附近的地區狩獵毛皮,他將在黃石公園的經歷加油添醋的講述給其他人聽,雖然很多人認為他吹牛而不相信,不過這些故事也吸引一些人日後親身到黃石證實。
吉姆.布萊傑

黃石公園探勘隊
1860年第一支由美國政府組織並由威廉雷納德(William F. Reynolds)上尉帶領的探險隊,在準備前往黃石高原探勘時,因為遇到春末的大雪無法前往,沒有完成原本的計畫。之後數年美國南北戰爭就爆發了,也暫時停止了黃石高原的探勘計畫。

在戰爭結束不久後,很多探勘計畫陸續被提出,但沒有一個真的執行。

1869年佛森-庫克-彼得森探隊(Folsom-Cook-Peterson Expedition)
1869年,大衛.佛森(David E. Folsom)、查爾斯.庫克(Charles W. Cook)和威廉.彼得森(William Peterson)決定前往黃石高原探勘,因為印地安部落的攻擊事件,他們的朋友勸他們不要去,認為他們這樣是自殺行為,不過他們也不顧勸阻前往。他們從蒙大拿州的波茲曼(Bozeman),向南走過加列廷河和黃石河的分水嶺,再翻越山脈進入到現今黃石國家公園的範圍內,他們看到了高塔瀑布(Tower Fall)和黃石河大峽谷,並繼續向南看到了泥火山到黃石湖的沿路風景,再到西姆指間歇泉盆地(West Thumb Geyser Basin),最後前往肖肖尼湖(Shoshone Lake)和火洞河畔的各個間歇泉盆地。這次的探勘更新了1865年探險家華特.華盛頓.德拉西(Walter Washington DeLacy)所畫的黃石地區地圖,並為芝加哥的雜誌西方月刊(Western Monthly)撰寫文章。他們的探險文章又再次燃起科學家想要親眼看看關於黃石地區的各種傳說故事。
左圖:大衛.佛森;右上:查爾斯.庫克;右下:威廉.彼得森

查爾斯.庫克(左)和第一任黃石國家公園監督人歐布萊特(右)

1870年瓦許本-蘭福德-多恩探隊(Washburn-Langford-Doane Expedition)
1870年8月,由一星上將亨利.瓦許本(Henry D. Washburn)、蒙大拿州的政治家和商人納撒尼爾.蘭福德(Nathaniel P. Langford)和律師柯尼利厄斯.赫奇斯(Cornelius Hedges)帶領,中尉古斯塔夫斯.多恩(Gustavos C. Doane)護衛的探勘隊從波茲曼附近的艾利斯堡(Fort Ellis)出發前往黃石高原,他們也看到了高塔瀑布(Tower Fall),並前往黃石湖的東方和南方湖岸,也到了他們當時命名為老忠實的上中下間歇泉盆地(Lower, Midway, and Upper Geyser Basins)探勘。隨後他們爬了幾座山峰,並下到黃石河大峽谷,過程中他們嘗試測量和分析無數令人讚嘆的自然景觀。
左上:亨利.瓦許本;右上:納撒尼爾.蘭福德;左下:柯尼利厄斯.赫奇斯;右下:古斯塔夫斯.多恩

艾利斯堡(Fort Ellis)

瓦許本探勘隊經歷的描述

1871年海登探勘隊(Hayden Expedition)
1871年由美國國土地質和地理調查局(US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Survey of the Territories)局長費迪南.海登(Ferdinand V. Hayden)帶領的探勘隊,是第一個正式對黃石高原展開科學研究的團隊,他的隊員裡有兩位植物學家、一位氣象學家、一位動物學家、一位鳥類學家、一位礦物學家、一位地形學家、一位農業統計學兼昆蟲學家、兩位藝術家、一位攝影師和隨行協助人員。
費迪南.海登(Ferdinand V. Hayden)

海登探勘隊成員合照

他們帶回了早期各種地熱傳說的科學證據,也為世人帶來了更精細的地圖。隨行的藝術家亨利.艾略特(Henry W. Elliot)和湯瑪士.莫蘭(Thomas Moran)的畫作和攝影師威廉.亨利.傑克森(William Henry Jackson)的照片更是將黃石地區的獨特風景生動的帶到世人面前,提供過往傳說的視覺證據。海登探勘隊的報告激起了科學界對此地的興趣,也引起更多國家級的關注。
亨利.艾略特(Henry W. Elliot)

湯瑪士.莫蘭(Thomas Moran)

攝影師威廉.亨利.傑克森(William Henry Jackson)

黃石國家公園的成立
探勘隊帶回來的資訊助長了黃石地區禁止私人開發的聲音,蘭福德和他的幾個同伴參考1864年優勝美地法案(Yosemite Act)將優勝美地峽谷信託給加州政府保護的先例,在1871年末到1872年初於華盛頓提出法案,希望立新法將黃石地區獨立出來保護,不受之前公共土地轉移給私人擁有的法律所規範(就是那個區域不能依法轉換為私人土地)。

多虧藝術家亨利.艾略特(Henry W. Elliot)和湯瑪士.莫蘭(Thomas Moran)的畫作和攝影師威廉.亨利.傑克森(William Henry Jackson)的照片,讓國會議員可以想像黃石地區的美好和重要性,在海登探勘隊回來的6個月後的1872年3月1日,由美國國會通過再由總統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Ulysses Simpson Grant)簽署法案而成立。主要位於美國懷俄明州的黃石國家公園,有少部分的土地位於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是美國第一個國家公園,也是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
亨利.艾略特(Henry W. Elliot)的畫作

湯瑪士.莫蘭(Thomas Moran)的畫作

攝影師威廉.亨利.傑克森於1871年所拍的黃石河大峽谷照片

在立法的過程中,本來國會議員參考優勝美地州立公園的建立法案,也準備建立黃石州立公園,不過因為黃石公園除了懷俄明州還跨到部分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對於如何管理發生很多爭執,因此誤打誤撞黃石公園就被國會議員提升到聯邦等級而變成國家公園。

黃石公園的名字是由公園內的黃石河所得名,印地安人明尼它利部落(Minnetaree)稱此河流為Mi tse a-da-zi意思就是黃石河,但為什麼他們會較這條河流黃石河已不可考,前人有推測是黃石河大峽谷或是黃石河下游河岸旁的岩石顏色,較多人採信後者說法。後來在18世紀後期,來到這裡的法國人聽到印地安人說這條河流的名字而用法文翻譯為"Roche Jaune",意思也是黃石河。1805年,路易斯和克拉克探險隊到達這裡時,也是和印地安人接觸後,將名字翻譯成英文的黃石河,最後這個公園也就被稱作黃石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成立初期
黃石國家公園成立後,蘭福德被指派為第一任無給職的監督人(Superintendent),包括蘭福德在內的所有國家公園提倡者,都以為黃石國家公園的成立不會花到政府的經費。在擔任公園管理人的5年任期內,他至少到過公園兩次,一次是跟隨1872年的第二次海登探勘隊,另外一次是為了趕走偷偷在公園內墾荒的人,這段期間他只能盡他所能保護沒有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和自然景觀,沒有經費他也無法建造公園內的基礎建設也不能聘請管理員(ranger)。
納撒尼爾.蘭福德(Nathaniel P. Langford)

納撒尼爾.蘭福德守衛時的描繪

政治壓力讓蘭福德在1877年離任,隔年第二任的監督人菲力士.諾里斯(Philetus W. Norris)上任,國會也終於授權撥款以保護並改善黃石國家公園。諾里斯在猛獁象溫泉區建立公園總部、聘請第一位管理員和對社會宣導公園內禁止狩獵和破壞。大部分他建造的道路至今仍然是大環路(Grand Loop Road)的一部份,而他經常性的在公園內探索,也幫助建立了很多關於地理上的知識。
菲力士.諾里斯(Philetus W. Norris)

菲力士.諾里斯(Philetus W. Norris)

1882年諾里斯也淪為政治操作下的受害者而離任,接下來接任的三位監督人的無效管理,即使有十位助理監督人被授權兼任警察的任務,仍然抵擋不住盜獵者、擅自墾荒者、偷伐樹木者和破壞者的肆虐。

軍隊管理
因為之前幾年的無效管理,1886年國會拒絕撥款給黃石國家公園,因此內政部在國會的授權下,請求國防部幫忙。在1886年8月20日,美國軍隊接管了黃石國家公園,加強宣導並強力執行法規,他們在公園內的各個主要景點站崗並驅離違反規定者,騎兵隊也在公園內到處巡邏。

對公園傷害最大的是盜獵者,他們幾乎讓黃石國家公園內的北美野牛滅絕。1894年,軍隊士兵逮捕一個叫做艾德.豪威爾(Ed Howell)的人,因為他在鵜鶘峽谷(Pelican Valley)屠殺北美野牛,當時一位知名的記者艾默森.霍夫(Emerson Hough)在場,他將他對此事件的報導傳給當時一本很流行的雜誌森林與河流(Forest & Stream)。這本雜誌的編輯,也是一位很有名的自然學家喬治.柏德.格林內爾(George Bird Grinnell)幫忙將此事件弄到全國皆知。兩個月內不到,國會就通過國家公園保護法案(National Park Protection Act),也被稱作雷斯法案(Lacey Act),這項法令加強了軍隊保護國家公園的強制力。
軍人在逮捕艾德.豪威爾後和其所獵捕的北美野牛合照

喬治.柏德.格林內爾(George Bird Grinnell)

雖然軍隊可以有效地防止破壞者侵入或破壞,但他們無法滿足遊客對於公園內各項知識的需求。此外,在1800年代到1900年代早期,又有14座國家公園成立,每個公園都有各自的管理單位,導致了很不平衡的管理、低落的效率和缺乏未來規劃的問題。

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成立
因為上述的問題,國家公園急需一個專業單位來協調和管理,而黃石國家公園從1872年到1900年代初期的管理經驗,對於此專業單位的成立也幫助很大。推廣此觀念的人包括有影響力的記者、為了推廣觀光的鐵路經營業者和國會議員等等。經過各界的努力,在1916年8月25日,國會通過了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法案(National Park Service Organic Act)並在總統湯馬斯.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簽署生效。

黃石國家公園的第一批管理員(ranger)包括了軍隊管理時期的老兵,在1918年開始正式管理公園。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後的第一任黃石國家公園監督人(superintendent)是霍勒斯.歐布萊特(Horace M. Albright),他同時也是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局長史提芬.馬瑟(Stephen T. Mather)的助理。歐布萊特建立的管理框架指引了接下來數十年黃石國家公園的管理方式。
霍勒斯.歐布萊特(Horace M. Albright)

黃石國家公園的邊界調整
在黃石國家公園剛成立時,就已經有人呼籲公園的邊界應該要更符合自然地形,譬如像是東邊邊界上的阿布薩羅卡山脈(Absaroka Range)就被原本的邊界切成兩塊。不過正反兩方都有各自的有力擁護者,所以爭論持續多年,直到1929年一套妥協方案最終被定案,胡佛總統簽署第一次邊界調整的法案,將西北角的石化木包含進去;將東北角邊界沿著鵝卵石溪(Pebble Creek)的分水嶺畫出;將拉馬河的源頭和部分黃石河的分水嶺劃入東邊邊界。

1932年,胡佛總統為了保護公園內馬鹿(Elk)及其他有蹄類動物的冬天庇護所,又頒佈了一條行政命令,在北邊界和加德納(Gardiner)西邊黃石河之間的7000英畝土地也劃進國家公園。

任務66
在二次大戰時,因為國家經費都轉移到戰爭,所以維護國家公園的預算受到很嚴重的刪減,很多基礎設施和道路工程都停擺或是沒錢維護。戰後,越來越多人開車後,公路旅行開始流行,黃石國家公園的遊客也在1948達到一年1百萬,但公園內的基礎設施因為戰時的荒廢卻完全沒辦法因應日漸增加的遊客,也導致很多遊客的抱怨。

在1955年擔任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局長康拉德.沃斯(Conrad Wirth)說服國會撥款一項改善美國國家公園基礎設施的"任務66"(Mission 66)計畫,並趕在1966年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50周年前完成此計畫。建築師出身的沃斯,鼓勵利用現代建築材料預先設計好建築的各個元件,再組裝起來,以快速且省錢的方式建造低維護建築,這種方式也被稱作"公園管理局摩登建築"(Park Service Modern),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將傳統的小木屋與現代建築風格相融合。

不過到了1980年代末期,國家公園管理局改變觀念,認為人造建築應該要和大自然融合,開始將大部分的建築恢復到較為傳統的設計風格。
康拉德.沃斯(Conrad Wirth)

世界重要資產
黃石國家公園至今已發現並記錄了1000多個考古遺址,並且有1106個歷史建築和特色地點,其中的黑曜石懸崖(Obsidian Cliff)和其中5棟建築已經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名勝(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s)。1976年10月26日黃石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International Biosphere Reserve),並在1978年9月8日又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由此可見黃石國家公園對於世界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https://www.nps.gov/yell/learn/historyculture/park-history.htm
https://geyserbob.org/Home-MtnMen.html
https://www.nps.gov/features/yell/slidefile/history/index.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