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Mud Volcano & Sulphur Caldron

封面照片:泥火山(Mud Volcano)
2011.06.22
吃完早餐到黃石河大峽谷南方一點的泥火山(Mud Volcano)去參觀,在途中的景點硫磺火口(Sulphur Caldron)看到一群北美野牛(bison)在那裡取暖,還有三隻小朋友躺在地上,這裡的動物除了自由自在之外,冷的時候還可以泡溫泉取暖,生活只有舒服而已。(硫磺火口在地圖上的最上方,有個停車場可停,再走路過去)

硫磺火口(Sulphur Caldron)
這裡是黃石國家公園內最酸的溫泉之一,PH值幾乎是最酸的1~2之間,差不多和汽車電池或胃酸一樣,名稱則是溫泉水裡有很多硫磺而得名。仔細觀察地上的灰泥一段時間,就有機會看到泥土被地熱噴射至空中。








接下來是泥火山步道(Mud Volcano Trail),這是一個環形步道,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走(我是逆時針走),長度約1公里,是個不難走的步道。這裡的泥漿形成原因是這裡的微生物可以將地底的硫化氫氣體當作能源,並將這些氣體轉化為硫酸,將附近的岩石融化變成泥漿。這裡相較於公園內其他間歇泉地帶的鹼性泉水和地底岩石作用產生矽,沉積在裂隙內,形成天然的管道,變成間歇泉景觀有很大的不同。

龍嘴溫泉(Dragon's Mouth Spring-1)
數個世紀以來,人們對這裡充滿了很多想像,印地安人的烏鴉部落(Crow)認為這裡的蒸氣是生氣的北美野牛所噴出來的氣。現在的名稱由來則是由一位不知名、從歐洲來的白人在1912年所取,大概是因為這個洞穴不時的會噴出泉水,很像一隻龍在吐舌頭而得名。在這之前這裡也有人稱歌德石窟(Gothic Grotto)、噴氣洞穴(Blowing Cavern)和發牢騷的人(The Belcher)。

龍嘴溫泉(Dragon's Mouth Spring-2)
這裡的地熱活動於1994年停止,5年後的1999年,溫度驟降10度,這裡的顏色也從綠色變成粉筆白(chalky white)。

龍嘴溫泉(Dragon's Mouth Spring-3)

泥火山(Mud Volcano-1)
早期的探險家看到這裡的景觀認為這是最醜也最恐怖的地方(most repulsive and terrifying sight),在此有一個像火山的錐形體,長寬高都大約9公尺,此錐體會噴發泥漿將周遭的樹木覆蓋,現今看到的大坑推測是一次的爆裂噴發中把錐體的一面炸開而崩塌。這裡的泉水因為富含硫化鐵,加上氣體的猛力排放作用,這裡的泉水正在侵蝕旁邊的石壁。

泥火山(Mud Volcano-2)
雖然前人把這裡形容的很可怕,但我看到這裡的乾裂土地覺得非常特別,是我在黃石國家公園內很喜歡的一個景點。

泥火山(Mud Volcano-3)

泥火山(Mud Volcano-4)

灰熊噴氣孔(Grizzly Fumarole)
這裡的景象很多變,下雨過後你會看到很淺的泥溫泉,或是一連串又小又厚的泥溫泉,在乾燥的時候變成噴氣孔,站在這裡仔細聽你會聽到地底深處的泉水發出的嘶嘶聲。

酸湖(Sour Lake)
顧名思義這裡的湖水很酸,看起來雖然像是平靜的游泳池,但如果真的跳下去游泳,這裡如電池液極酸的湖水會嚴重腐蝕肌膚,這裡的酸性物質幾乎都是微生物消化硫磺之後所產生的硫酸,而湖水的顏色也是由這些微生物所產生。

黑龍火口(Black Dragon's Caldron-1)
黑龍火口是在1948年才形成,當時的一條裂隙大爆發,把原本在此地的樹木連根炸飛,周遭沒被炸飛的樹木也因為噴出的泥漿而被覆蓋,至今這個大坑已經沿著裂隙向南擴展60公尺,在黑龍火口形成之前,泉水讓旁邊的酸湖很活躍,但黑龍火口出現後,泉水似乎全部轉流向這裡,讓酸湖變得平靜,這裡不停的噴發出泥水讓一位國家公園管理員認為很像龍吐舌頭(感覺就是抄襲龍嘴溫泉的概念而來啊!),而命名為黑龍火口。

黑龍火口(Black Dragon's Caldron-2)

黑龍火口(Black Dragon's Caldron-3)

黑龍火口(Black Dragon's Caldron-4)

攪拌火口(Churning Caldron-1)
在1978~79年因為地震改變了這裡的地熱活動,在地震之前,這裡的溫泉只會不停的冒泡,溫度也較低,周遭布滿了多彩的微生物。地震之後,地熱加熱了泉水,殺死了周遭的微生物,並在1996年開始,將溫泉水噴發至1~1.5公尺高,本來低溫的泉水也被加熱到此海拔的沸點攝氏73度。

攪拌火口(Churning Caldron-2)

嘶嘶盆地(Sizzling Basin-1)
1960年代,因為這裡很像加了油並加熱的平底鍋嘶嘶作響,但到了1970年代,這個池子降溫並散失很多提供微生物所需的二氧化碳,所以周遭的顏色也變得黯淡。除此之外,1978~79年的地震加熱了泉水,也殺死了周遭的微生物。

嘶嘶盆地(Sizzling Basin-2)

泥間歇泉(Mud Geyser-1)
在1870年瓦許本探險隊(Washburn Expedition)第一次來到這裡,泥間歇泉就成為這一區的明星景點,當時的隊員形容這裡在不同的時間來會看到不同的景觀,有可能是在沸騰的溫泉、平靜的池塘、又深又乾的漏斗或是一個活躍的間歇泉。當時在這裡的泥水有機會每幾個小時就被噴射至17公尺的高空,但這個間歇泉在20世紀時因為噴口被泥土和碎石堵塞而休眠。直到1993年,這裡的土壤因為不明的地熱活動被加熱到很高溫,間歇泉南緣周遭的樹木開始死亡,1995年1月,在南緣開始出現蒸氣噴口和嘶嘶作響的淺池。到了1999年,泥火口成形並爆發,留下了一個很深又充滿泥漿的洞。

泥間歇泉(Mud Geyser-2)

泥間歇泉(Mud Geyser-3)

泥火口(Mud Caldron-1)
這裡的熱泉水是由地底下幾百公尺的地熱加熱而成,但熱度不夠所以不會沸騰,只看得到從地底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所產生的泡泡。

泥火口(Mud Caldron-2)

泥火口(Mud Caldron-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