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照片: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
2011.06.22
細刨花間歇泉火山口(Excelsior Geyser Crater-1)
一直冒著大量蒸氣的細刨花間歇泉代表著極熱的泉水,高達攝氏93度,且每秒排水量250公升。1880年代,這個間歇泉的噴發強度是黃石國家公園內數一數二大的,噴發高度可達到90公尺,但1985最後一次有紀錄的噴發後,至今就再也沒有強烈噴發過了。
這個幾乎是黃石國家公園內明星等級的溫泉,尤其是2017年公園新建了一條可以俯瞰此溫泉的眺望點(為了防止遊客爬沒有建步道的山而發生意外),越來越多大稜鏡的美麗俯視照片在網路上出現,我在2011和2016年造訪黃石國家公園時都還沒機會拍,希望以後有機會再去旁邊的山丘上拍攝。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3)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2)
此溫泉的最長直徑113公尺,深度為49公尺,是黃石國家公園最大的溫泉也是世界第3大。它的深度是如何測量的呢?方式其實很簡單也很嚇人,是1994年國家公園的地質學家里克.哈金森(Rick Hutchinson)划著玻璃纖維製作的小船到溫泉的中央,再探測此滾燙泉水的深度而得。
此溫泉的表面溫度攝氏70度,在這個海拔已經接近沸點,不過它從來沒噴發的紀錄。雖然不像細刨花間歇泉一樣,幾乎所有時間都被蒸氣壟罩,但在錯的時間點來也只能看到如照片中被蒸氣壟罩的大稜鏡溫泉,最好的時間點就是在陽光普照的溫暖天氣中午到下午之間。我去的兩次中,一次太陽下山之前,一次遇到暴雪,所以很可惜都沒拍到太多溫泉的全貌。它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從溫泉的圓周到圓心,顏色的變化就跟彩虹一樣,就像陽光透過三稜鏡散射成彩虹而得名。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4)
大稜鏡溫泉還有一項很特別的地方,它的圓周和周邊地方幾乎是完美的水平,所以泉水在各方向的流出速率也幾乎相同。不過在1959年8月17日的赫伯根湖地震(Hebgen Lake)後,整個溫泉向東傾斜了2公分左右,也"稍稍"加速了東邊的水流速度。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5)
大稜鏡溫泉的色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維持晴天一陣子過後,溫泉周遭的顏色會變得最為飽和,相反的如果陰雨一段時間後,顏色就會變得黯淡。如同其他公園內的其他區域,造成這種變化的就是溫泉旁的嗜熱生物造成,這裡的池子呈現微鹼性,PH值約7~8.3,在不同的溫度適合不同的族群生長,因此有了顏色變化的特性。
下面這張照片是步道旁也是溫泉最外圍的圖案和顏色,是偏棕色的眉藻屬藍綠藻(Calothrix Cyanobacteria),它們適合生長在攝氏30~45度的水中,這種微生物利用深棕色的血球蛋白色素保護自己不被太陽傷害。
而偏橘色的顏色則是適合生長在攝氏45~60度的藍席藻(Phormidium Laminosum),它們也像眉藻屬藍綠藻一樣用色素保護自己,只是他們的色素不同,是偏橘的顏色。
在偏橘色的藍席藻之後,是適合在攝氏52~75度生長的光合菌(Chloroflexus),它們利用細菌葉綠素(bacteriochlorophylls)來行光合作用,呈現的顏色是黃綠色。攝氏75度也是在偏鹼性的溫泉中,能行光合作用的最高溫度。
最後,能適應超過攝氏80度的細菌是海棲熱袍菌(Thermus Aquaticus),它們除了在溫泉表面生長也會往溫泉內部發展,它們靠著吞噬其他微生物和有機體生存,主要呈現亮黃色,也有粉紅和紅色。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12)
2014年8月,一位荷蘭的遊客在操作空拍機時,不慎讓空拍機墜毀在溫泉中,2個月後國家公園管理局就禁止在所有國家公園內使用空拍機,雖然後來用直升機看到墜毀的空拍機,卻無法將它取出,專家擔心空拍機可能會洩漏汙染物傷害在溫泉中生活的微生物。
綠松石池也是一個平靜的池子,在晴天時池水非常的藍,是我覺得很漂亮的池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