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統治加州時期最後一位在西班牙受教育的神父何塞.阿爾提米拉(José Altimira)於1819年8月抵達蒙特雷(Monterey),隨後被分派到聖方濟各教堂(Mission San Francisco de Asís)服務,但沒多久後他就心生厭倦,想要執行一個更有野心的計畫,就是自己成立一座新教堂。
1822~1823年(1821年墨西哥獨立),他跳過直屬的長官,直接和新上任的加州州長路易斯.安東尼奧.阿爾蓋洛(Luís Antonio Argüello)討論,阿爾蓋洛當州長之前是擔任舊金山軍營的長官,所以他對聖方濟各教堂的情況也很了解,加上他認為俄羅斯人也有野心向南移動(其實沒有),因此阿爾提米拉神父希望關閉聖方濟各和聖拉斐爾教堂(Mission San Rafael Arcángel),並在更北邊建一座新教堂的計畫有打中他的心,阿爾蓋洛就將此計畫送交蒙特雷的領土議會(Territorial Assembly)並獲得批准。
在1823年7月4日阿爾提米拉前往北方,選定一個位置立起了十字架和神龕,並將他即將建立的教堂也命名為聖方濟各(San Francisco de Asís)。從來沒被詢問過意見且當時已經病危的加州教堂負責人何塞.方濟各.保拉.塞南(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Señán)神父極度反對,並交代繼任者文森鐵.聖方濟各.薩利亞(Vincente Francisco de Sarría)神父去譴責阿爾提米拉,阿爾提米拉聽到後就停止興建並與天主教會協商,協商過後他用另一位聖人聖方濟各.索蘭諾(San Francis Solanus)來命名教堂,並將位置在北遷一點到現在的索諾瑪縣(Sonoma),他可以繼續興建新教堂但聖方濟各和聖拉斐爾教堂不能關閉,聖方濟各.索蘭諾教堂也成為唯一一座在墨西哥統治時期內所建的教堂。
1824年4月4日聖方濟各.索蘭諾教堂落成,聖方濟各教堂送來了教堂物品讓此教堂可以運作,連在北方的俄羅斯人也捐了鐘和一些有用的物品,在年底這座教堂就已經運作得很好。1825年,此教堂的神父群在索諾瑪山谷開了第一座葡萄莊園,用來生產教堂所需的葡萄酒,也在此年增建了房舍和穀倉讓一些印地安人可以居住。
阿爾提米拉神父雖然很會蓋房子,但他對待印地安人並不好,別的神父對待印地安人的攻擊都是仁慈的勸導,他卻是用鞭打和監禁,導致1826年印地安人大規模的攻擊教堂,他也因此逃亡到聖拉斐爾教堂躲避。他的壞名聲迅速傳遍各地且加州各地的教堂也不再歡迎他,在加州沒有容身之地的只好返回西班牙。
接任的神父是在聖何塞(San José)教堂協助都蘭神父的布埃那文圖拉.佛爾圖尼(Buenaventura Fortuny),他試著修復因為暴動而毀壞的教堂,但在1832年修好沒多久,1833年春天的一場暴風雨又破壞了剛建好的教堂。
1833年再重建教堂後,隔年又遇到了墨西哥政府針對教堂的世俗化法令(Secularization Laws),很多居民因此搬到聖拉斐爾,當時的加州州長讓舊金山軍營的司令馬利安諾.瓜達露佩.瓦列霍(Mariano Guadalupe Vallejo)將教堂的土地財產平分給印地安人,但他非但沒有分配還將教堂資產據為己有,並讓印地安人在他的農場工作。他也以教堂當作他的軍事總部,在附近建了村莊,把舊金山的軍事資源調過來,和當地的印地安人蘇桑尼斯(Suisunes)部落結盟,以防範俄羅斯人進犯,瓦列霍也因認真的防衛而被升為將軍。
在這過程當中,他有維修教堂一陣子,但最終附近的居民還是把教堂的屋頂拆掉拿回去自己使用,使得教堂牆壁逐漸被雨水侵蝕瓦解。這段時間他也在教堂旁邊蓋一個軍營,落成於1840年,當作他的軍事總部,就是現今的索諾瑪軍營(Sonoma Barracks)。然而,隨著墨西哥政府要求越來越多卻從不給資源,瓦列霍用自己的財產養軍隊好幾年後,在1844年資遣了30名士兵,這個堡壘也不再有作用。
1846年6月14日,索諾瑪也成為美墨戰爭的戰場之一,美國軍官約翰.佛瑞蒙特(John Frémont)佔領索諾瑪並發起了熊旗革命,在教堂旁的廣場立起熊旗,宣布從墨西哥獨立,建立加州共和國,並將墨西哥將軍瓦列霍監禁,直到7月美國海軍軍官約翰.斯洛特(John D. Sloat)在蒙特雷登陸,佛瑞蒙特才知道美墨戰爭已經開打,因此放棄獨立的想法加入美國。
下圖白色的部分是美墨戰爭中美國從墨西哥獲得的土地,棕色的土地則是隨後墨西哥為了還債割讓給美國的。
1850年代到1881年,這座教堂仍繼續有宗教活動,但經年累月沒有整修已經差不多跟廢墟一樣。在1881年,舊金山大主教喬瑟夫.沙多克.阿萊馬尼(Joseph Sadoc Alemany)把教堂資產賣給索羅門.夏肯(Solomon Shocken),之後教堂的建築物被當成穀倉、葡萄酒廠和鐵匠店。
到了1900年代,來自義大利的移民塞謬爾.賽巴斯蒂亞尼(Samuele Sebastiani)和他的妻子買下了這裡葡萄莊園,直到現今葡萄酒品牌賽巴斯蒂亞尼仍然繼續出產。
1903年,歷史地標聯盟(Historic Landmarks League)用媒體大亨威廉.藍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所捐的錢買下教堂資產,他們的目標是要重建此教堂,但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卻把他們的努力全部震垮。直到1911~1913年,由州政府提供資金重建,到大約1925年才落成,1926年歷史地標聯盟將此教堂捐給州政府,作為州立歷史公園。
接下來參觀被稱作鐘房(Bell Room)的博物館,在早期這個空間是神父的房間,約在1924~25年重建,現在被隔作3間房間,但早期被隔作21間。
鐵匠用的鐵砧
21座教堂標示所飼養牛群的符號
用來烤聖餅的鐵夾
1840年在墨西哥印製的祈禱小書和磨食物的杵臼
這一小塊露出的牆壁是展示這座建築是如何用土坯磚砌成
用來榨橄欖油的磨石
建教堂的磚瓦
建教堂的磚瓦
西班牙人用來量穀物的單位法內格(Fanega),1法內格約為43.5公斤的小麥
1811年在墨西哥製造的鐘
1903年聖依內斯(Santa Inés)教堂教士送給當時的教堂畫家克里斯.約根森(Chris Jorgensen)的手工鍛造銅壺
印地安人的分布地圖和加州西班牙教堂的位置
教堂的模型
博物館有一張圖標示了所有西班牙天主教會在墨西哥和加州所建立的教堂,1697~1768年先是耶穌會(Jesuits)在下加州中部和南部(今墨西哥)建立了17座教堂;接下來聖方濟會在1768年於下加州北部建立1座教堂後,就前往上加州建立了21座教堂(1769~1823);1780年在上加州東南方聖方濟會建立了2座教堂,但隔年馬上就被破壞;聖方濟會在上加州發展時,道明會則在1774~1834年於下加州北部建立了9座教堂。總計1697~1834年,西班牙的天主教士在加州和墨西哥建立了超過50座教堂(包括助理教堂)。
約根森家族在1951年時將此17世紀義大利木製櫃子捐給此教堂
參觀完博物館後就是教堂空間了,因為1824年蓋的第一座教堂在1833年就已經殘破的不堪使用,於是在1840~1841年瓦列霍將軍在現今的位址重建一座教堂(本來教堂是在東側),比較特別的是這座教堂內沒有椅子,當時舉行彌撒時,男女信徒各站一旁,還蠻辛苦的。
為了省錢,只有神龕上方的橫樑有彩繪裝飾,其他地方就沒畫。
如文章開頭所述,此教堂是供俸西班牙神父聖方濟各.索拉諾斯,他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於南美洲傳道,於1610年於祕魯利馬去世。
聖水台
教堂內唯一埋葬的人是將軍瓦列霍的岳母瑪麗亞.伊格納西亞.羅佩茲.卡利羅(Maria Ignacia Lopez de Carrillo),她本來住在聖地牙哥,但在丈夫去世後帶著當時未婚的女兒搬到索諾瑪。1837年她在聖羅莎(Santa Rosa)得到一塊地,就在那建了永久居所。當時她問這裡的神父在去世後是否能葬在此教堂,並獲得神父的同意。
讀經台(Ambo),是神父講經的地方,因為地方狹小,裝飾大部分都是畫在牆壁上的。
從神龕旁的小門走出去就是教堂的庭院。
下圖牆上可看到幾個黑點,那些是原始教堂的木造結構,而下方植被則是用來保護可能的遺跡不被破壞,讓以後的考古學家能好好研究此教堂的歷史。
下圖有很多花椒仙人掌(Prickly Pear Cactus),古時候除了食用也可以當作圍籬。
參觀的那一天看到一群校外教學的小朋友在排隊領午餐,他們領食物的地方就在以前教堂烤食物的窯旁,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體驗用古代的方法準備午餐。
廁所
下圖是後來在隔壁的索諾瑪軍營(Sonoma Barracks)參觀時所拍。
下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