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ational Park) - Devils Garden

封面照片:景觀拱門(Landscape Arch)

2013.06.12
這一天計畫把拱門國家公園三個區都走完,所以才剛日出沒多久我就開始走最難的惡魔花園,這樣還有個好處就是太陽還不高,往上爬的時候還有很多遮蔽,比較不會消耗體力。如果你要把惡魔花園裡的拱門都看完,大約要走5英哩上上下下的路,有時候還要手腳並用,因為要走很久所以那天背很多水,加上相機腳架,大概背了將近5公斤,相當累。回程時,我繞去支線看納瓦荷拱門(Navajo Arch)和隔牆拱門(Partition Arch),結果看到一片石牆有好多洞,玩心大起的我在那面牆上攀岩了一陣子,幾乎喝掉我剩下來的水,結果回程時快渴死,果然是惡魔的花園,有致命的吸引力。最後我在惡魔花園待了6個小時,中午吃完飯後回到遊客中心昏睡了一陣子。下面就是惡魔花園的地圖(還包括往惡魔花園的路上)和我在這一區照的所有拱門囉!

P.S. 掛毯拱門(Tapestry Arch)在2013年的國家公園地圖上沒有標,所以這個拱門也只能待日後造訪再補拍了!

1. 沙丘拱門(Sand Dune Arch)



2. 殘破拱門(Broken Arch-1)

殘破拱門(Broken Arch-2)


3. 天際線拱門(Skyline Arch)
1940年,一塊大石頭忽然墜落,把拱門的開孔增加了一倍,變成現在這樣的開孔,現在拱門大概寬21.6公尺,高10.2公尺。

天際線拱門的今昔對比

4. 隧道拱門(Tunnel Arch-1)

隧道拱門(Tunnel Arch-2)

5. 松樹拱門(Pine Tree Arch)

6. 景觀拱門(Landscape Arch-1)
在1991年的9月1日,這個93公尺的拱門右邊,剝落了一塊約18公尺的大石,當時在附近的遊客都以為是打雷的聲音,當時共掉落了180頓的石頭。是甚麼原因造成大石剝落呢?推測應該是那陣子下了10天的大雨,雨水積滿了拱門上的孔洞,最後拱門的一部分承受不了水的重量而垮下來。在事情發生後,國家公園管理處馬上把拱門下的步道封鎖起來,至今為了遊客的安全再也沒開放過,而在事發的當下,來自科羅拉多州科林斯堡的遊客羅伊斯.莫里森(Royce Morrison)剛好在拱門底下,還照到的落石的一瞬間(照片補充在後面)。

景觀拱門(Landscape Arch-2)

景觀拱門(Landscape Arch-3)

景觀拱門(Landscape Arch-4)

羅伊斯.莫里森拍到的落石畫面



7. 納瓦荷拱門(Navajo Arch-1)
這張照片對我來說也有個有趣的故事,前一天在峽谷地國家公園(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認識的老先生,今天又在拱門國家公園的這條步道上相遇,他跟我說我一定會愛這拱門的,因為這對攝影師來說一定是個取景的好地方,自己走到那後,發現只有一個點蹲低拍才能把那棵樹拍進去,又這麼剛好樹的高度差不多貼近拱門,形狀也彷彿貼著半邊的拱門生長,感覺是個很協調的景色,取這個景對我來說就像直覺一樣。幾天後,我在一家商店看到一個蠻喜歡的攝影師麥特.里區(Matt Rich)的作品,有一張竟然跟我取的景一模一樣,心裡有種難以言喻的愉悅,一種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直到旅行結束後,回家看到了一個台灣前輩的網誌,他說他打賭一定沒人可以找到好的角度拍這個拱門,但自己做到了,也有個有名的攝影師和我拍相同的景,彷彿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很有成就感。

納瓦荷拱門(Navajo Arch-2)

納瓦荷拱門(Navajo Arch-3)

8. 隔牆拱門(Partition Arch)



9. 雙O拱門(Double O Arch-1)
這算是惡魔花園裡最後一個拱門之一,我當時也打算在這裡回頭,所以在這裡休息了一陣子,還穿過了雙O拱門到另一端看它的風采。

雙O拱門(Double O Arch-2)

雙O拱門(Double O Arch-3)

雙O拱門(Double O Arch-4)

雙O拱門(Double O Arch-5)

雙O拱門(Double O Arch-6)

雙O拱門(Double O Arch-7)




10. 黑暗天使(Dark Angel)

有點可惜的是,當時因為很累,在雙O拱門那以為可以拍到私人拱門(Private Arch),就是下面這張,但後來才發現我拍的不是私人拱門,只好以後有機會再去時補拍了!

另外補充公路上的兩個觀景台,這兩個地方的景色我都覺得還好,如果趕時間可以忽略,但下面我會介紹這兩個地方的地形是如何形成。

11. 鹽谷眺望點(Salt Valley Overlook)
顧名思義在這裡所見都是鹽,這裡在古代是海水覆蓋的地方,經過來來回回蒸發和海水覆蓋後,大約在2億5千萬年前,這裡就已經堆積了厚厚鹽層,有些地方甚至有數百公尺厚,最後經過了各種地質變化,造就了今天這片鹽谷。

左圖:風和水將物質堆積在鹽上,而這些沉積物的重量迫使鹽流動,就像冰河在岩床上流動一樣,當鹽遇到斷層帶時,會被抬升在地表攏起。
中圖:鹽上的沉積物因為攏起卻無法跟著彎曲,就破裂產生很多縫隙,讓水有機會流進去鹽層,水會溶化鹽再流掉,讓沉積物下方產升一個很大的洞。
右圖:沒有支撐的沉積物最後垮掉,就形成現在的鹽谷,而背景看到的針狀岩石,仍持續被雨水侵蝕著,讓鹽谷的背景也持續的變化中。

12. 火熔爐景觀點(Fiery Furnace Viewpoint)
名字聽起來很熱,但其實這裡相對其他地方算是比較涼的,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下午時分,陽光投射在岩石上的溫暖顏色,至於為甚麼比較涼快,因為這裡有很多針狀的岩石,給峽谷內很多遮蔽處,現在這個地形的形成,是經過千萬年雨水和冰雪侵蝕的傑作,仍持續它的作用,把峽谷切的越來越深。

最後再放上走步道時看到覺得不錯的景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